0. 引言

本文为「概念」类文章,关于文章分类的说明,请详见「认知层次模型」。

本文讨论的是「重要」的定义。每个人都会默认处理自己认为「重要」的事情,但是,对于这么重要的概念,我们却不对其进行定义,就随意使用,必然会影响其效用。因此,本文将通过一定的方式逐步深入,并给出我对「重要」的定义,并带你看一下这种定义的适用范围。

1. 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呢?

前段,受邀参加了一个成长组织发起的活动,主题是『人生中的重要』。

这个活动很简单,参与者聊几个问题:

  1. 说说对你来说什么是重要的?
  2. 它为什么这么重要?
  3. 为了这么重要的事情,你会为之做些什么?

大家纷纷发言,聊着自己的故事、感受、启发,整个现场很有温度,也有一种促进人想要动起来的力量。最后,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聊到了「价值观」,每个人都总结了这样的观点:

价值观就是「自己认为什么是有价值,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」的观点、观念、看法。

这次活动非常成功,大家都在聊着自己的价值观:平和、自由、爱、奉献、利他、成长、幸福……皆大欢喜。

不过,我却有了一个疑问。

2. 你认为重要的就真的是重要的么?

对,这就是我的疑惑:你「认为」重要的事情就真的重要么?

脑海中快速划过几个场景。

2.1 既然重要,你为什么不做?

我在接访各类成长问题的咨询和教练过程中,有一类「我是个没有执行力的人,怎么办?」的问题总是出现:

老师,我的执行力真是弱爆了!老板给我安排了个紧急工作,要求我第二天必须提交出来,我却会去看电视、玩游戏、逛淘宝,但是就是不去做,我是怎么了呢?

每当这个时候,我就会好奇地问他:工作和各种玩乐到底哪个重要呢?对方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:当然是工作重要啊!

那我就会更好奇了:你知道工作重要,为什么还不做重要的事情呢?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:

  1. 他「认为」某件事很重要,但是,他的「认为」是错的;
  2. 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「重要」,只是随便说说而已。

2.2 重要的就是和我的价值观一致的啊!

2017 年年底,我和宁琳老师一次工作交流,结束后,她说:“永澄,做你的家人真是不容易啊,你只关注在工作的推进上,而她们在那么不重要的位置上,还能为你着想!”

当时我觉得有一种被雷劈中的感觉。

自从 2011 年第一次探索价值观以来,我就发现我的价值观是:家庭优先。所以,在各种各样的事情面前,只要家人有需求,我就会把这份需求前置处理,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的。甚至有的人都会觉得我有点害怕家里的人,我也无所谓,因为我觉得她们很重要啊!

所以,我就回复宁琳老师说:“不,家庭是最重要的!”这个反馈得到了宁老师的嗤之以鼻:“自以为是!”

这启发了我深深的反思,难道家人不重要么?当然重要啊,那为什么宁老师还要这么说呢?是不是我理解的「重要」理解错了?

3. 究竟什么是「重要」?

在很多课程上,我都问过大家,你是如何定义「重要」的?总的来说,答案主要包括几种:

  • 不做可能有很坏的后果的事;
  • 对自己的未来长远发展有帮助的事;
  • 可以让自己变好的事;
  • 在任务列表里排在前面的事;
  • 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;

但是,这些概念的定义方式,都不满足「概念定义的基本要求」:边界清晰、内涵明确、不冗余的词汇组合、有指标衡量、通过逻辑三洽等。我们就以「未通过逻辑三洽」举例子:

  • 不做可能有很坏的后果的事:有工作还会熬夜看电视,很多人宁可拖到老板批评也不做,所以,逻辑不自洽。
  • 对自己的未来长远发展有帮助的事:大家都知道阅读、写作、思考、实践,对长期有帮助,但是还是会去做另外的事情,并借口没有时间而不做,所以,逻辑不自洽。
  • 可以让自己变好的事:早睡早起、保持运动、健康饮食都是让自己变好的,但是自己还是不去做,所以,逻辑不自洽。
  • 在任务列表里排在前面的事:我们经常做一些轻松简单的,而不会去做重要、紧急的事情,所以,逻辑不自洽。
  • 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:很多人认为人际和谐很重要,但是,被同事或者领导逼工作了,自己就会在背后嘀嘀咕咕、抱怨,所以,逻辑不自洽。

连自洽都无法通过校验,更别说三洽校验了。所以,上述对「重要」的定义都是有问题的。所以,在继续之前,我想问问你:

如果让你来定义「重要」的话,你要如何定义呢?

4. 两种定义「重要」的方式

为了说清楚我的定义方式,特绘制一张示意图:

我是从两个方向进行定义的,分别是:

  • 主观认定。指向: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,自己在主观中认定的什么是重要的。
  • 客观事实。指向:在事情发生之后,再根据客观发生来评价什么是重要的。

4.1 主观认定

从「主观认定」的角度来看,既然是「主观认定」,那就是「自己认为什么是重要的」,这里的定义要有两个要点:

  • 自己认为:自己形成的主观判断
  • 重要:对未来发展有影响
    • 未来:从这一时刻及以后
    • 发展:每个人对发展都是期待越来越好
    • 有影响:这里指的是积极影响

现在看来,已经定义清楚了,我们开篇所提到的「你认为什么很重要」,指的就是从「主观认定」的角度对「重要」的定义。

可是,这种定义依然解释不了:我认为很重要的事情,但是我就是不做的窘境。所以,我们必须对这个定义的另外一部分——「自己认为」这四个字进行细化,之所以在窘境里有冲突,一定是「自己认为」中有不同的组成部分。

为了说明这一点,我引入心理动力理论中的精神三大结构:本我、自我和超我进行简要说明。上文提到的「自己」,在心理动力理论的视角下,是由本我、自我和超我组成的,这种理论是用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作用的。你可以简单理解为:

  • 本我:潜意识、代表欲望,受到意识的抑制;
  • 自我:大部分是有意识的,处理现实的事情;
  • 超我:部分有意识,各种完美良知、规范、价值的构成,社会化的结果。

其中,本我和个体有关,而自我和超我和社会影响、社会评价有关(简单提示:社会评价对一个个体发展极为重要,很多人的价值观只从自己出发,不考虑社会评价,是很有问题的,未来我会在「高效能成长 - 价值选择 - 为什么你选择的价值是错的」中进行分析)。更多相关内容,请自行搜索关键词:弗洛伊德、精神分析。

既然「自己」分为三个部分,那么「自己认为什么是重要的」也被分为三个部分:

  • 本我认为什么是重要的、对未来发展有影响的?
  • 自我认为什么是重要的、对未来发展有影响的?
  • 超我认为什么是重要的、对未来发展有影响的?

总的来说,我们自己「有意识」认定是某某是重要的,通常指向的是:自我和超我的部分,不考虑本我对于重要的需求,也就是不考虑原始的欲望冲动。也就是说,这种「对重要的有意识的认识」,只是所有认识的一部分,更多的部分还没有认识到,因此,出现了:「明明认为某事情重要,但是还是会去做其他事情」这种矛盾的出现。

说到这里,就会想到德尔菲神庙的那句箴言:「人啊,认识你自己。」确实,认识到自己未意识的部分,并且,允许它们成为自己对「重要性」的判断,才是解决这种冲突窘境的关键。

4.2 客观事实

客观现实,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,是客观存在的,是可以被观察到的,并且不同观察者都能观察到同样的结果,才是现实。在这个角度对「重要」进行定义,我形成了一个很关键的定义方式:

你为某事情投入的时间越多,这件事情越重要。

从这个定义来看,所谓的「重要」就有了一个衡量指标——时间投入,并且这个指标可以测量。再拿之前那个窘境来看:

  • 你为所谓重要的工作投入时间为:1 小时;
  • 你为自己的娱乐投入时间为:10 小时。

从结果来看娱乐重要,并且比完成工作任务更重要的多!并且,还可以看到一个很扎心的推论:原来在「主观认识」中对重要的判断(我认为工作很重要),那是错的!

说回我自己,我一直说「家庭优先」,但是在我对 7-12 月份的时间开销进行统计后,我发现,我平均用在家庭的时间大约为 1.4 小时/天,用在孩子和爱人身上的时间比重大约为 6:4。终于,我相信了宁老师的那句话:

你都不为之投入时间,凭什么说你认为它很重要?

当我彻底理解之后,我对「重要」的定义,就只定义为:重要就是投入时间更多。

5. 逆向定义「重要」带来的重要价值

通常人们都会从「主观认识」的角度来对价值进行定义,而我偏偏从逆向,也就是从结果进行定义,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这种做法的价值是什么?

5.1 平庸的策略只能得到平庸的收益

我一直认定:

  • 大脑的工作机制中,系统 1 会因为「一致性」需求,自动补全要点和要点之间的间隔,来让自己获得认知放松。
  • 这种自动补全形成的看似很自洽的连续路径,只是看上去自洽而已,但是经不起反向校验。
  • 每个大脑都有这种功能,它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想法。

所以,通常来说,我们大脑中反映出的第一个想法,尤其是第一个感觉非常自洽的想法并不符合逻辑,在解释效率上也是很低的,同时,也是每个人都能想到的想法。因此,越是大家都认为对的事情,通常越是没有额外收益,跳出系统回望,才有可能有更大收益的可能。

所以,当我逆向定义的时候,我发现,用一个可以衡量的「时间」对「重要」定义,解释效率大幅度提高,还可以通过「客观现实」找到自己「主观认知」上的逻辑 bug,真是一举两得,放大了收益。

5.2 直面现实是成长的关键

一个真正的「持续高效能」成长者,最关心的并不是自己如何认识的,而是关心「客观和现实」是什么。

主观认识,我经常用其他词汇表示:生活在主观世界里、求真、在主观世界构建精美的大厦、对客观世界的简化、期待、假设等。主观世界构建得再完美也没有用,客观世界是混沌的、是多要素的、是突变的,所以说,如果只是因为想明白就非常开心,虽然有价值但是却不是最关键的。

「直面现实」,是《少有人走的路》里面提到的自律的关键,是稳定心绪、持续成长的重中之重,这一点,也被达里奥在《原则》中被列为基石原则。

现实,是已经发生的,是客观存在的。

  • 主观认识:我认为股票明天能涨 200%;
  • 客观现实:A 股全部涨停,整个大盘只涨了 10%。

如果总是停留在「主观认识」中,那你必然郁闷,可能会说:「世道变坏了,股票为什么涨不到 200%了」,或者也可能每天都非常生气和郁闷!而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到「现实」,看到「现实」发生了什么,你就会去思考,既然现实只出现 10%的增长,那么,我究竟哪里错了呢?正如我的关键信念所说:

如果你觉得不爽了,一定是你的假设错了,永远不要将责任推卸给他人。

回到对「重要」的定义上来看,从已经成为「客观现实」的角度来定义「重要」,会把主观因素给过滤掉,并且形成对自己判断的校验。

  • 假如你认为健康很重要,但是一周也不锻炼一次,那就别再骗自己了;
  • 假如你认为成长很重要,但是却总是借口没时间,那就别再骗自己了;
  • 假如你认为学习很重要,但是却总是买课、屯书,那就别再骗自己了;
  • ……

所以,当我们可以直面现实,很多「铸就完美自己」的幻想就会不攻自破,而这也就成为快速成长的切入点了。

5.3 让神奇话术真正神奇!

人的大脑工作功率大约为 12 瓦左右,在如此能耗的水平下,大脑不可能遍历处理所有事项,它默认只能处理「最重要」的事情(而它所「认为」的最重要的事情,是主观想象出来的。),在大脑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,我们的注意力也被指向和集中在这些事情上,同时,忽略了其他的事情。

很多问题就是这样产生的,来看一个例子:

在工作的时候,开始做得还蛮好的,突然有一个环节,总是无法完成,心里觉得蛮挫败的,这个时候,突然看到某 App 弹出一条推送信息,于是,自己就点开看了,之后不知不觉的,就过去了一个多小时。

上述问题之所以会发生,从「注意」的角度来看,是这样解释的:

  • 注意力应该投向:克服困难;
  • 注意力实际投向:简单、轻松、及时满足的外部刺激。

注意力投入的方向错了,问题自然会发生。

很多人无法解决这个问题,但是,如果你理解了「重要」的逆向定义方法,并且学习了「神奇话术」,就可以体会到为什么「神奇话术」要这样设计了。神奇话术的前三句是这样的:

  • 你现在正在关注什么?
  • 关注这件事为什么这么重要?
  • 更重要的是什么呢?

其中,第一句话术的作用是帮助你从问题中跳离出来看问题,也就是发现自己正在问题之中;第二句话术问「关注的事情」为什么这么「重要」,这句话术的含义是:

  • 关注的事情:说明已经投入了时间,比如自己已经在刷某 App 上投入时间,而投入时间就是重要;
  • 那就倒逼自己必须去反思,是什么让自己为「看上去不重要」的事情还投入时间呢?
  • 这句话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觉察、更好的澄清、更好的思考。

想明白之后,就可以摆脱问题的困扰,用第三句话术指向你「认为更有价值」的方向了。这个时候的「认为更有价值」,用的是「主观认识」的顺序方式对「重要」进行定义的,但是因为通过上一句话术从问题中跳离出来,并经过深度思考,此时就更好地启动了自我和超我的部分,形成的「对重要的判断」就更具可信度了。

最后,再加入神奇话术的后两句话术,就可以让自己真正把时间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上,以促进自己发展了。

备注:关于「注意力投入的方向错了,问题自然会发生」、「神奇话术」等具体内容,欢迎学习我的课程:掌控注意力。

6. 结尾

回到本文的主题,如何定义「重要」,我的答案是:投入时间越多,越重要。这个定义帮你不落俗套、帮你直面现实、帮你澄清反思,最关键的是,它还可以帮你将注意力真正稳定在价值创造上,而这才是最「重要」的。

本文涉及的认知有:

  • 学科:心理学、语言学、科学
  • 概念和原理:重要、价值思维、注意、精神结构、概念定义、假设、现实
  • 应用流派:教练技术、自我反思、个人成长
  • 方法论:神奇话术、价值观
  • 经验:平庸的策略只能得到平庸的收益、直面现实是成长的关键、时间投入逆向呈现你(三个我)所认为的重要性
  • 产品:掌控注意力

ChangeLog

  • 180911-完成文章的书写 by 易仁永澄
  • 书写时的灵感:需要继续书写的文章有:①认知层次模型;②概念词分为专业概念和大词;③掌控注意力的课程链接和说明;④形成文章书写的品控手册;⑤启动快速迭代后的新文章在什么地方统筹管理?⑥高智学习的竞争力在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