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. 引言

很多伙伴提出了,自己很认真地完成了日计划,但是到晚上回顾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事情没有完成,于是纷纷喊着「我的工作效率太低了怎么办啊?」

在物理中,效率 = 有用功 / 总功,如果效率低的话,要不就是「有用功」太少,要不就是「总功」太多,那么,调整效率的方式也就是从这两点出发,怎么样才能做到真正的「做少得多」。

1. 为什么问题会出现?

为了形象化的表达,我用一张图来分析问题:

看,这就是你希望完成的任务。我通常会将其称为「混沌」状态,处于混沌状态的人,只是知道自己要完成一个任务,但是并不知道任务是怎么构成的。根据我的实践体验,处于混沌状态是任务低效的关键原因。

2. 说的细致一些好不好?

啥叫混沌状态啊,因为混沌状态都会出哪些问题啊?为了能够帮你更好的理解导致低效的问题,我们来看下图:

如果一个成果被分解成有层次、有结构的成果体系,例如上图所示,那么,我们就更容易分析出问题的原因了。总的来说,效率低的原因有几个:

  1. 不知道自己的任务需要取得什么成果,缺乏基本的成果导向思维;
  2. 没有将成果进行划分,无法获得完成任务、取得成果的激励;
  3. 不围绕着「成果产出」执行,而是随意执行一些和成果无关的事情;
  4. 进展到某个成果的时候被卡住,一直沉浸在其中;
  5. 因为各种原因,沉浸在某个细节成果的完美度上,忽略了整体成果的产出。

我们借助效率公式(效率 = 有用功 / 总功),来看看上述问题是如何影响效率的呢?

可能的问题 有用功少 总功多
问题标号 1、4、5 1、2、3、4、5

试着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,上述五个问题你是否存在呢?

3. 提高效率的策略有哪些?

根据上述分析,我们基本上可以获得效率提高的策略和方法,逐条分析如下:

3.1 训练「成果导向」的思维方式

所谓的成果导向的思维方式,指的就是当有任务出现的时候,你一定要向自己提出这样的话术:这个任务的最终想要的成果/结果是什么?

其实,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非常简单,每次任务开始前,你就填写下面表格就好了:

问题 内容
任务
最终成果
分解成果

把上表中的问题分别回答之后,你就可以安心地推进任务了,执行过程中一直盯着自己的表格看,不要做表格之外的任务,关键是把成果都取得才行,这样,基本就可以解决第 1、2 个问题——没有成果思维、成果不分解的问题。

3.2 使用「沉浸方法」围绕着成果工作

对于第 3 个问题:『不围绕着「成果产出」执行,而是随意执行一些和成果无关的事情。』来说,明明已经知道自己要取得什么成果了,但是却不能聚焦在任务取得上,这要怎么处理呢?

我给你提供的方法是「沉浸方法」。这个方法非常简单,它要求你在一个固定时长的任务中,只允许做一件事情。这里有个极简的办法:

  • 拿出一张 A4 纸,等比例折叠成 4 份,并将其裁剪开;
  • 拿出其中的一份,在上面写下这样的句子:
    • 接下来我准备取得哪个成果?
    • 我要准备怎么做才能得到成果?
    • 我准备沉浸多久?
  • 将三个问题的答案填写上去;
  • 排除一切可能干扰你的东西,开始执行。

先试试看,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,可以帮助你快速沉浸在工作之中,有助于成果的取得。

3.3 学习「止损策略」以应对任务推进困难

每件任务都有难以推进的时候,有时是能力不足、有时资源情况发生了变化,总是有些些许许的干扰会让某个任务无法有效推进。

如果,在遇困时你还心心念念地要把任务强行完成,那就会很麻烦。毕竟不是只要钻研就能解决问题的,只有在事物发展规律适合、外部资源有效整合、自己的能力满足要求的时候,才有可能解决问题。

所以,遇困的时候,除了考虑继续努力,更要考虑自己陷入什么问题,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等问题,这就叫「止损策略」。也就是说,当困难出现影响了任务推进的时候,在经过初步思考之后,如果还么没有结果,那就果断采用「战略性放弃」,找到一个叫做问题库的地方,将问题记录下来,之后转头回归到整体任务之中。

再回头看我们的做法,我们只不过做了几件事:

  • 投入推进任务;
  • 发现陷入困扰;
  • 自行尝试解决;
  • 依然无法解决;
  • 启动止损策略;
  • 任务后再行解决。

看,这样总的时间投入就会降低,效率就会具备提升的可能,至于我们记下来的问题,等后续找老师集中解答即可。

3.4 学习「止盈策略」以应对自由放飞的内心

本项方法和 3.3 看上去有些类似,但是,它们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,前者解决遇到困难要如何分析和推进任务,而「止盈策略」是为了及时中止没有必要的投入而采用的策略。

有一类人,我们把他们叫做:「没有大局观」的人,他们的特点是:不管任务进行到哪里,只要遇到了他们喜欢推进的任务,就会一直沉浸在那个环节中,也不管标准如何,就是一味要把这个环节做到心中最满意的状态。但是,对于整体任务的推进,其实根本不需要在某个环节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,有的时候还会导致过犹不及。

可以类比一下:

我们明明希望要得到整个 13 个成果,但是因为随意放飞心性,自己只在第一个绿色三角形上努力,虽然那一块做得很好,但是,整体上的成果去没有取得。所以,这里我们使用的是「止盈」的策略,止盈是为了更好地止损。

那么,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我们就要使用「进度导向」的方式,具体请查看文章《进度导向思维,RSQC 模型的拓展用法》

4. 结尾

好了,给你一个小任务:在今天的实践中,你要去找找看,自己是否出现了文章中提到的问题,也尝试着用文章中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,并在群内反馈自己的实践感受。我们会选出一名最佳反馈的伙伴,送出「永澄老师答疑卡」一张。

摩拳擦掌,开始实践吧!


ChangeLog

  • 2018-04-18 发布内容 by 易仁永澄